佛山 - 主題五: 探索放大鏡
- 短片一:中醫、氣功、跌打、醒獅
- 短片二:粵劇、⼿⼯藝、美⻝
- 短片三:佛⼭與港澳合作交流
中醫學是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, 將人體看成是氣、形、神的統一體, 通過望、聞、問、切,四診合參的方 法,探求病因、病性、病位、分析病 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、經絡關節、氣 血津液的變化,判斷邪正消長,進而 得出病名,歸納出證型,以辨證論治 原則,制定「汗、吐、下、和、溫、 清、補、消」等治法,使用中藥、針 灸、跌打、推拿、按摩、拔罐、氣功、 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的傳統醫學。 佛山多武館,一般具有健身、中醫藥 治療、武藝,還兼有團結社區關係功 能的「舞獅」。獅舞分為南獅、北獅 兩大類,佛山是南獅,具有較多的武 功高難技巧,神態矯健兇猛;北獅嬌 憨可愛,多以嬉戲玩耍為表演內容。 舞獅被認為可以驅邪避害,每逢節慶, 或有重大活動,全球華人社區,必有 醒獅助興,長盛不衰,歷代相傳。
粵劇起源於中國民間齊言民歌,最早 可上溯至先秦時代的《詩經》。歌舞 戲雜耍組成的戲班是民間藝術,也是 平民百姓的生計行業之一,遍佈全國 各地,各按語言及傳說各有其表演特 色。 傳統中國是以農業為主,佛山各鄉鎮 每逢慶典、特別是秋收之後的廟會, 都會舉行粵劇演出,來自各鄉鎮拖男 帶女“趁墟”般去看大戲,人多聚會也 多了賣攤和飲食業,興旺了手工藝品 和飲食。 2009年,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肯定,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。「未有八和,先有瓊花」在戲行中 是無人不懂的。明萬曆年間(1573 -1620),在佛山鎮大基尾,廣東 本土戲班成立了瓊花會館,作為行會 會所,此為粵劇的創始地。香港人最 熟悉的伶人任劍輝、白雪仙、南海十 三郎都是佛山名人。
為推動佛山與港澳合作,2021年2 月22日文匯報報導《佛山三龍灣 高端創新集聚區2020-2035年發展 總體規劃》,佛山市以美的、碧 桂園兩家世界500強為代表,匯聚 一大批先進製造產業,包括港澳 青年創新創業等500多家港澳企業, 在三龍灣建設「粵港澳合作高端 服務示範區」。在「示範區」內 建設港澳科技成果離岸孵化基地, 以機械人、高端數控及智造基礎 裝備、技能加劇核心引薦為重點, 鼓勵同一科研機構在港、佛兩地 設立「雙中心」這一創新合作模 式。 在推動與港澳科技創新要素共用 方面,支持研發機構向港澳團隊 開放,允許項目資金直接撥付至 港澳兩地。在加強與港澳科技創 新交流方面,支持港澳投資者試 點舉辦非學歷職業技能培訓機構。